第十四届体育科学大会于2025年11月7日-9日在湖北武汉举行。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作为我国体育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推动科技合作、展示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在历代体育科技工作者的长期努力下,已发展成为我国体育科技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盛会。
自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发布投稿通知以来,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统筹部署、精心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动员并鼓励全院师生积极参与学术论文投稿。学院对本次大会的重视,充分彰显了学院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发展理念。期望广大师生充分利用这一国家级学术交流平台,积极与专家学者及业界同仁开展深入交流与互动,借此激发学术创新活力,及时掌握学科前沿动态,从而为进一步提升我院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本届大会以“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引领与科技赋能”为主题,采用了“主会场+分会场+成果展示会”的模式,论文投稿达3.6万篇,参加会议代表达8000余人。我院师生投稿涉及8个会场,分别是运动训练学分会4篇,冰雪运动学分会2篇,体育信息分会2篇,其他分会(体质与健康、运动康复、学校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社会科学)各1篇。

本次大会有201个专题报告会场、23个案例专题报告会场、4870篇墙报交流。我院师生在本届学术活动中取得丰硕成果,共计发表专题报告10篇、墙报展示3项,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学术论文11篇,另有2篇作为合作作者参与撰写。研究内容聚焦冰雪运动发展前沿领域,重点涵盖冰雪运动装备与技术创新研究、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关专题研究等方向。研究成果呈现显著的多学科交叉特征,研究范畴横跨运动科学、临床医学、信息技术及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绝大多数研究项目紧密围绕冰雪运动训练实践与竞技比赛的实际需求展开,采用可穿戴传感技术监测、竞技表现量化模型构建等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范式与技术应用层面均体现出显著的突破性。

学生参会心得
范心语:作为一名本科大三学生,能够有机会来到全国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会议现场进行交流,我倍感荣幸。通过三天的学习,我在很多方向学习到了新的知识,也为我后续开展的无论是运动训练的实验类研究或社科方面的政策性探讨提供了新的角度与思路。

冯梦云:参加十四科大让我收获了许多能与冰雪项目交叉、互鉴的创新灵感,比如基于脑网络的技能学习机制、利用姿态估计的动作分析新方法。通过此次汇报与交流,坚定了我致力于冰雪运动科研的决心。希望以后我的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可应用于一线训练队的科学方案与指导手册,切实为我国冰雪运动的科学化训练贡献自己的力量。

梁明一凡:本次大会的专家汇报涉及很多关于竞技体育训练智能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我深刻认识到跨学科融合对推动体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在运动训练监控、健康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作为研一新生,此次参会让我深刻体会到体育科学研究的实践性与前沿性。希望以后尝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冰雪运动训练相结合,努力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有价值的探索,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第十四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举办,生动展现了我国体育科学的蓬勃发展与体育科技的创新突破。作为北京体育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学院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人才培养理念,贯彻落实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积极发挥冰雪训练教学的引领作用,未来会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冰雪运动人才孵化基地。推动冰雪运动普及与竞技水平双提升,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冰雪体育人才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